中国的大学到底有多大大大大大大?

浏览:201 时间:2023-03-09
同校也是异地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流UpFlow(ID:heyupflow)

前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凭借“武汉地铁2号线是#华中科大最牛校车#”喜提热搜,新开通运营的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有5个站可到华中科技大学:

“珞雄路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紫菘小区西十二楼的乘客在此下车”;

“华中科技大学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的乘客在此下车”;

“光谷大道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楼的乘客在此下车”;

“佳园路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韵苑学生公寓的乘客在此下车”;

这还没完,等十几站过后……

“下一站青年路,有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乘客可以在本站下车。”

“武汉关山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这波操作着实秀得人只能高喊666,但来自遥远东北的吉林大学笑而不语,“这算啥,长春315路公交车连接吉大南北两校区,那就跟我们学校班车似的。”

虽然说“大学之大,在于大师,而不在大楼”,但是各个大学们扩建起来却都毫不手软,同城内先扩建、没地方了再往同省、更甚至跨省开分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85高校共计38所,但这38所高校,已经运行和拟建的校区达到140个。

这就导致很多人明明报的一个学校,却不得不两地分居,谈着比异地还异地的恋爱!更重要的是,这些“分校区”和“分校区”、“分校”和“分校”之间,也都不太一样。

同校也得异地恋

号称“世界很小很小,吉大极大极大”的吉林大大大大大大学,江湖上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它的段子:

高中哥们六人结拜,高考约定报考同一所大学,六个人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老大去了吉林大学,老二去了吉林大学,老三去了吉林大学,老四去了吉林大学,老五去了吉林大学,老六去了吉林大学……从此他们分开了。

坐拥前卫校区、南岭校区、新民校区、朝阳校区、南湖校区、和平校区等6个校区、8个校园,使得吉林大学在长春处处可见。

第一次听说“美丽的长春坐落在吉林大学中”,还以为只是个夸张的手法,后来到了长春,才知道真的是写实,而且,还谦虚了……毕竟,长春都没有6个区,可是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在路上问人“吉林大学怎么走?”,要是不具体到某个校区,能直接把人问懵了。

▲吉林大学6个校区的校门

少数能跟吉大相抗衡的,大概就是山东大学了,“一校三地,八个校园”。(不过这里面,威海校区相较剩下几个有些不同,上流君会在第二部分讲到)。和吉林大学一样,在济南问路人“山大怎么走”也很无解。而且,不像长春在平原上一马平川,山大的8个校区,光是地形风景都有很大不同:

中心、洪家楼、趵突泉等几个校区在市区,兴隆山校区荒凉得独处郊外,威海校区有山有海,青岛校区一年到头风呼呼地刮,把“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风”都刮成了网红。

北京寸土寸金,大学扩建更是很难在原址附近,于是,就有了昌平沙河高教园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等都把新校区定在了这里。

不过,由于2009年才有第一所学校入驻,直到现在这儿都极其荒凉,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据说有不少人刚来之后,都“悔不当初”地哀叹:“我要不要复读重新回去考一个?”自己在央财的同学说,还能看到有人在放羊,一群一群的……

北京理工大学的萌新们,刚入学往往被分配到良乡校区,两年之后才会回到本部。所以如果作为北理工大一新生的你,爱上了大三大四的学长,那么可能得从南六环的良乡校区,跨越到北四环的本部,纵横10环只为见爱人一面。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校区,主要都是因为高校扩建的浪潮。像前面提到的吉林大学和山东大学,它们都是集成了周边许多不同类型的学校,变身成了“巨无霸”。但学校虽然能在组织层面上兼并,却没法在地理空间上完成合并,只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校区。

因为只是校区扩建,所以学费、师资之类的,都是一样的,是名副其实的分校区。

这些分校区不是那么“表里如一”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类“分校区”,它们与本校不仅地理位置不同,在招生分数线等其他方面也有所不同。

比如刚刚提到的、身处威海的山东大学(威海),还有距离不太远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它们的录取分数线也和本部有一定差距,不过这些年,这个差距跟本部已经越来越小了。

▲哈工大(威海)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毕业证和东北大学一样吗?”,同样是让很多学生关心又懵逼的问题,挂着“分校”的名字,总让人心慌慌,怕影响到未来找工作或者考研深造。

以往确实有区别,但因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自己比较努力,再加上东北大学本校在评比中略有下滑,从2018年开始,毕业证上则不标注“秦皇岛分校”字样了,分校的校徽校歌也逐渐与总校统一。

学校是“985”,分数上比总校稍低,本科毕业证书由校本部统一颁发、封皮样式和文字与校本部毫无差别、内芯同样加盖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长印,有着这几点优势,让很多分数没有那么高、但想上一所比较“合适”学校的人们,有了不二选择。

它们才是“真·独立学院”

“我们一起报厦大,在海边散步吧”,后来一个去了厦门,一个去了漳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明显区别于“分校区”的是著名大学们和地方一起合办的独立学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校”,珠海就是分校非常多的一个城市。

据说曾经戴尔公司想要跟珠海市政府谈合作,结果发现珠海连一所像样的大学都没有,最终中途取消合作,改而在厦门落地生根。经历过这次失败之后,珠海市政府痛定思痛,开始引进高校资源。

故事是否真实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不过,由高校冠名、地方政府出资办学并独立运营的模式,确实大多都是为了提升当地的科研创新能力。

珠海经济发展水平不错,但因为历史文化积淀不够,自身没能发展出有名的大学,所以借助已有高校资源,对它来说是最好的方式。除了广东的学校在珠海设立分校区之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也都在这里设立了分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在这些分校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算是名气最大的一个,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2003年珠海分校曾向教育部申请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结果被驳回了,学校也从分校区沦落为了一个独立院校。不过2002年与2003年毕业的学生比较幸运,因为他们颁发的毕业证书,和总校一样。

这些分校的硬件条件往往都相当不错,毕竟学费也都很高,但由于高校的师资力量通常不会流转到分校,因此在教学水平上,相比本校还是有一定差距。

尽管现在还没到报志愿的时候,不过也高考百日誓师了,还没有进入大学的高三小朋友们,有必要提前掌握一些报考必备技能,别等到校了才知道,天哪,这是哪个鬼地方?又或者,好不容易凭实力谈来的对象,全还给学校了

参考文献:

[1] 楼晓英, 雷洪峰, 王志梅. 分校区办学的新生适应性教育[J]. 北京教育(高教), 2010(4):33-35.

[2] 姚谏, 吴章土, YAOJian,等. 对高校实行分校区办学的若干思考[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1, 11(6):97-100.

[3] 夏祥伟. 中外高校多校区(分校)管理的比较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 17(05):79-82+42.

[4] 李翕然, 周竞学, 王雅岚,等. 一种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浅谈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C].产学研合作与区域产业振兴高峰论坛. 200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流UpFlow(ID:heyupflow)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