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9月6日社论】中国教育“玩命读中学,玩乐读”的现象要改变了!中国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对加强本科教育再次“加码”。该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9月5日,南京东南大学
所谓“水课”,是指由于专业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多数专业课皆由非业界或非专业的老师教学,课堂内容乏味,学生收获小。而“水课”都有一些共同点,诸如作业少、课堂管理松、课程绩点高,利于学生顺利获取学分等。
如今,官方明令淘汰“水课”,看来,是要给大学生们“增负”了。而这一通知一经发布,就在网上得到一片支持声。
不可否认,多年来中国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本科生活,的确有点太轻松了,逃课、睡觉、恋爱、玩手机、打游戏成了很多大学生的主业。而遇到考试或写论文,“代考”和“枪手”现象则屡见不鲜。在校园中,还流传着许多奇妙的黑话。比如“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假”“没有逃课挂科过的大学生活不完整”等等,颓废与堕落仿佛一种流行病,在这群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中悄然蔓延着。学子们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经过严苛的高考进入大学,本该在最好的学习年纪、更好的学术环境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多数学生都只是在大学“混文凭”。他们的生活里没有了升学压力和家长监管,如果再没有学校与老师的督促,很自然地便在玩乐中挥霍着青春。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更对整个国家的人才建设造成严重损害。
对不起,“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从来就不是一句真话。信了它,你就真的被淘汰了。
曾经有华侨学者批评中国大学“严进宽出”的教学策略,是毁掉了这一代学生。根据College completion的数据显示:美国四年制大学的6年毕业率只有60%,毕业率最低的10所公立大学,甚至在15%以下。而厦门大学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820所高校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这么看来,中国的大学是“快乐”的。人类对于快乐的追求是本能,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只是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人类最终需要的是自我实现需求。用“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不学无术”堆砌出的快乐只是短暂的,并不值得追求。相反,那些认真读书、追求知识的学生获得的将是更长久、更高层次的快乐。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与“双创”发展,对人才的渴求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旺盛期,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更是当务之急,中国目前已经开启了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新征程。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教授,也离不开一流学生。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何来一流人才?没有一流人才,又何谈“双一流”?因而,培养一流学生,才是一流之根本。如果上的是“水课”,考的是“清考”,毕业论文也是抄来或买来的,这样的学生如何面对竞争?
从人体生长和教育规律来看,中小学阶段更应强调“快乐”,通过快乐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建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到了大学阶段,则需要进行严谨的学术培养与更艰苦的学习研究。
但在中国,一边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很多孩子过早被功课、考试压垮,失去了原本活泼的天性;另一边则是大学生学业负担太轻,考入大学就意味着“解放”,以至于荒废了学业、搞垮了身体。显然,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本末倒置,违背了孩子生长发育规律,更有悖于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式。
所幸中国官方已经意识到问题,在呼吁了多年为中小学减负后,又提出了给大学生增负。当然,增负不是简单地做加法,一窝蜂“上量”,仅仅增加课业负担,或是一味提高考试难度,而应当尊重教育科学,从学科实际出发,通过合理增压,督促大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更深邃的知识领域,激发属于年轻人的斗志和创索尼。大学生不能再轻松了,的确是件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