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21日电(冷昊阳) 截至20日晚间,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全部晒出。观察这26份整改清单,此前被巡视组指出的“扶贫资金监管意识不强”“重形式轻结果”等脱贫攻坚中的通病,相关地方单位都予以重点整治。
如何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在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的动向往往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此前,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集中公布反馈情况时,就曾提到财政部“扶贫资金监管意识不强”、重庆市“一些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等扶贫资金的监管和使用问题。这也成为不少被巡视对象部署整改的重要着力点。
其中,在扶贫资金的监管方面,财政部在整改清单中提到了强化监管意识,加快创建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优化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功能,完善监控流程;完善监管机制,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等诸多方面。
国务院扶贫办也是提出“加强资金项目监管”的多家单位之一。该单位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对资金拨付、公告公示情况等进行分析监测,加大通报力度,加强扶贫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严肃查处资金闲置浪费等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等。
除了监管好扶贫资金,如何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用途精准,也是被巡视对象关注的焦点。
其中,针对中央巡视组此前向中国农业银行反馈的“扶贫贷款投放、认定、考核指标不够精准”问题,该单位在整改通报中提到“强化贷款调查审查和贷后管理,确保资金用途精准。”具体措施包括强化贷后管理,防止扶贫资金被挪作他用;加强监测预警和督导检查,定期对贫困县信贷风险情况进行监测等。
而针对“一些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重庆市在整改通报中提出,实行“五到区县三挂钩”方式明确权责,将项目资金切块到区县、目标任务落实到区县、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监管责任明确到区县、绩效管理延伸到区县,将资金切块安排与绩效评价挂钩、与监管责任挂钩、与重点产业发展挂钩,创建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清单,严格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料图 潘志祥 摄
如何解民生之忧?
在脱贫攻坚中,应如何解民生之忧?在此次公布的整改清单中,多家地多单位都提出举措,力求提高脱贫质量。
例如,在医疗方面,国家卫健委在整改通报中提出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每个贫困县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都有合格医生”的工作标准。
而在地方层面,安徽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确保村村有卫生室,常见病、多发病有人看、看得起,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内蒙古则优化完善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贫困患者救治比例99.4%,32.6万贫困慢病患者享受签约服务,2.1万重病贫困患者获得兜底保障。
再如,在住房领域,青海提出,严格控制贫困户建房面积、大力推广低成本维修加固,通过建设公租房或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解决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内蒙古则启动930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7个集中安置点、3320套安置住房开工建设,8个安置点、547套安置房已竣工,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而在教育方面,广西提出,修订完善脱贫摘帽标准,不再简单地将贫困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作为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云南则要求,足额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
资料图。张浪 摄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么治?
“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今年舆论的一大热点。从年初的中纪委全会,到今年3月中办公开发布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中央多次严词表态,力求破解形式主义问题。
在被定为“基层减负年”的今年,26家被巡视对象要如何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值得关注。
其中,西藏自治区明确规定,自治区层面脱贫攻坚督导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不超过2次,自治区、地市两级对县级及以下的考核每年组织1次,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脱贫攻坚。
广西在整改方案中提到,要求2019年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并严格控制文件篇幅,自治区各部门每年只开展1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年内对精准扶贫政策文件进行梳理,该清理的及时清理。推广广西扶贫APP,精简优化《帮扶手册》,减少填表报数。
陕西省也提出,四套班子省级领导分赴联系贫困县随机调研,调研中严格落实中央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要求和省委十条措施,不摆展板、不悬挂横幅,不搞扎堆式、轮番式、漂浮式、过场式调研,现场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
此外,人社部在整改通报中提到,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的进行问责,对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干部,督促部党组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及时撤换,该问责的坚决问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