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川渝情怀
——行走中国四川重庆行之重茶集团二圣万亩茶园
文 / 红枫林记者 倚天
大合影中少了我一个,干嘛去了?贪玩跑丢了
很感谢中新社圆了我一个遥远的梦——回四川看看。今年5月中旬,我受邀参加中新社举办的“行走中国——四川重庆行”活动,由于工作原因,非常遗憾四川之行并未能参加,只能参加此活动后面一半的重庆行。在我心目中,川渝本是一家,此行无论如何都算满足了我回四川看看的遥远愿望。30多年来,我距离四川越来越遥远,遥远到像一个不能实现的梦一样。
我已在加拿大生活了20年, 虽然加拿大多次被评为是世界上最宜居住的国家,但在我内心深处,一直珍藏着一份深情的、浓浓的情愫——我的四川情怀,四川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我魂牵 梦绕。如果真的有前生今世,我相信,我的前生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幺妹,不然,为什么在无数次的梦境中,总有那么一个蹒跚学步的女娃儿,跟在一个背着背 篓的妇女后面,走在窄窄的但却清新美丽的山路上,走向一间古老的、模糊的茅草房?
小镇上背孩子的妇女
我虽出生于四川广元,并在那里生活了13年, 但我不会讲四川话。因为特殊的生长环境,我们都有自己的子弟学校。为了提前上学,还有一段小插曲,子弟学校因我年龄不够不收,父亲便每天接送我翻过一座 山、趟过一条小河,去山后农村的一所小学上学,半年后转学到子弟学校。现在看来,为了学会四川话,也应在那里多上两年学啊。
除 了不会说四川话,我对四川的了解,也仅限于少女时期的一些粗浅印象:武则天祀庙皇泽寺、壮观的千佛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盘旋在一边是峭壁 悬崖、一边是水流喘急的白龙江上的公路。还有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川渝是历代涌现文人墨客和英雄辈出的“风水宝地”。至于已有5000余年源远流长的真正的巴蜀文化,我知之甚少,这次6天的重庆行,只能是走马观花,肤浅的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罢了。
2016 年5月19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川渝故乡。在19日——25日期间,我随世界华文媒体代表团走进重庆巴南区、綦江区以及两江新区, 深入了解重庆——东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地方工业产业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及招商引资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其中,二圣万亩茶园基地、东泉热洞、接龙吹打和木洞山歌、东溪古镇以及古剑山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茶园美景吸引了中新社同仁们的所有镜头
那我就从重茶集团说起吧。重茶集团是 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技推广、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茶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综合型茶业企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产 业发展模式,建立了标准化良种示范茶园4000亩,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园10000余亩。建立了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名优茶生产线,实现了茶叶生产 连续化、清洁化、高效化,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定心”、“巴南银针”品牌获“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鼎尖名茶”等荣誉。
华文媒体的同仁们认真学习炒茶
在二圣万亩茶园基地,茶园的主人张节明向我们介绍,好的茶叶不但要有好的原材料,制作手法也很重要。在传统制作工艺中,炒茶的过程需经过萎凋、杀青、揉捻、造型、干燥等5道工序,所以融入了搓、揉、抛、撒、闷等十几种手工动作。有几位炒茶师傅现场为大家表演手工炒茶,在3口大铁锅面前,他们戴上白手套,第一位师傅倒入刚采摘的新鲜茶叶,在锅中进行翻炒,然后把翻炒过的茶叶给第二位师傅,翻炒后再给第三位师傅,就像翻炒茶叶接力一样,一番功夫下来,茶叶已由原来的松软稚嫩变得纤细有型,还散发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师傅边炒边讲解说,每口锅的温度不一样,炒茶的手法和力度也不一样。这时候,有媒体朋友忍不住也像模像样的学起炒茶来。
华文媒体的同仁们坐下来品茶
此时,我边品茶边带着茶叶如何防治虫害的问题和张节明的女儿攀谈起来,她似乎看出了我这个问题后面的潜在担心,她说,我们从不打农药,茶叶要自己喝着放心才心安。她继续介绍说,父亲多年种茶的经验得知,茶树在春季是不长虫的,夏秋两季才会长虫,于是,我们就选择在夏季修剪,秋冬两季不修剪,这样,80%的虫子就被修剪掉了。除此之外,茶园还使用物理防治害虫,例如黄板,这样就避免了药剂使用,保证了茶叶的健康质量。
重茶集团董事长张节明
攀谈中,我了解到,这小姑娘是从美国读了管理专业回国协助父亲管理茶园的。我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想到这里,我不由从心里为父女俩点赞!我坚信,重茶集团一定会在父女俩同心协力的努力下,将巴南茶叶发扬光大。
品尝了刚刚炒出来的新鲜“定心”香茗,走在纵横分明、错落有致的清新茶山上,我不由心情大爽,不顾斯文,举起队旗昂首阔步做起了扛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