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2018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也是稳稳的,中国连续9年成为美国最大生源国,中国学生数量达到36万人,增长了3.6%。
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国际化教育圈亦是如此。亏损、股票暴跌,这是大多数新上市的教育集团面临的现状。那么,在过去的一年,国际化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面临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模式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国际化教育圈亦是如此。
比如一面是“全民想要办学校”的朝气蓬勃,你去马路边、咖啡厅、创投圈,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听到准备办学校,特别是国际化学校的计划。
另一面,则是“上着上着,学校就没了”的现实,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又一国际高中停课,云南师大附中美华国际高中,该学校成立于2011年,是云南省首家经教育厅、民政厅、发改委正式批准的寄宿制国际化高中。
再比如留学,从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2018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也是稳稳的,中国连续9年成为美国最大生源国,中国学生数量达到36万人,增长了3.6%。
但另一面,行业内不少大咖提出“凛冬将至”、留学行业的拐点要来了,甚至还有大V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留学行业能干几年?》
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
亏损、股票暴跌,这是大多数新上市的教育集团面临的现状。
国际化教育还好吗?未来会怎么样?不只是行业内的人关心的话题,更是关系到万千家庭的择校与学业规划的选择。任何事物,任何观点,我们都不能只听一家之言,于是上个月底,笔者专程前往深圳参加第四届AGE国际教育行业论坛,听听来自全国教育界的大咖们怎么说。
教育大咖包括但不限于:包玉刚学校总校长吴子健,荟同学校深圳校区市场与招生副总监高雅静,牛津AQA考试局中国区主任唐麟琪,真格基金执行董事张亚哲,哈佛中国论坛联合主席Leo,啄木鸟国际教育创始人陈起永,顶思创始人马晓平……
话题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
1、国际化学校的困境与出路?(学校、媒体)
2、我们的孩子和世界的差距在哪儿?(学校、考试局、机构)
3、钱在哪里?(资本)
因此我们总说,约翰霍普金斯是一所及其幸运的,具备了大师(以吉尔曼校长为代表)和“大楼”(善款)。
——吴军《大学之路》
“在2017年末以及2018年伊始,媒体上发布的即将新建落地的国际学校,有将近1/3的学校并未按计划落地开学。放缓开学时间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校园建设还未完工,但绝大多数是其他方面的。”——顶思创始人Ivan Ma
“2018年,我们调研了300多所国际学校,发现超过80%的学校招生数量在下滑,最大幅度超过一半。”——宜校网创始人肖经栋
“以往,深圳中学每年国际部招四个班,今年这一届一共就两个班。一开始,我以为很多学生从公立学校国际部去了国际学校,后来我调研了一圈,发现大家的招生门槛几乎都在下降。否则,很难达成指标。”——哈斯教育创始人曹强
那么,在过去的一年,国际化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面临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模式呢?
文首提到的云南师大附中美华国际高中绝对不是第一所关停的学校,也不会是最后一所。近年来关停、倒闭的名单里包括BISS北京国际学校、深圳唯致国际学校、重庆QSI国际学校、瑞金国际学校等。
论其原因,顶思创始人Ivan表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某地区国际学校、国际部的关停政策,更多的是市场竞争下的结果。有些学校一年只能招10个、20个学生,有些管理团队出现争端,有些是外部竞争激烈。”
宜校网肖经栋老师认为“生源减少”这个原因不可忽视。2018年入读高中的学生多在2002、2003年出生,这两年恰好是中国新生儿数量的最低点,直到2004年之后才缓慢上升。
“教育集团化越来越明显。在全国参与国际学校竞争的市场上,有超过30个教育集团,而正是这30个教育机关,基本上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在近几年新增加的学校中,大多数都是现有教育集团的扩张。”Ivan分享说。
枫叶教育集团,2014年香港上市,目前已在中国大连、上海、天津、重庆等,以及加拿大温哥华、甘露市等国内外20个城市开办枫叶国际学校75所。
海亮教育集团,2015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拥有包括海亮外国语学校、海亮艺术中学、浙江诸暨天马实验学校等11所学校。
博实乐教育集团,2017年美国纽交所上市,目前在全国7个省份拥有K12国际学校6所,双语学校11所,幼儿园34所,并在北上深拥有16所培训学校。
另外还有包括狄邦、QSI、诺德安达、UWC等,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教育到底应该教育集团化、品牌化,还是精耕细作,小而美呢?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行业里缺人,从管理层到学科老师再到市场品牌,都是如此。
首先,国际化学校是处于成长期的新生代事物,人才需要时间培养。目前,很多老师、校长都是从体制内公立学校出来的,有民办学校经验的就很少,有国际课程、中外合作经验的就更少了。
其次,国际化学校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低,薪资却并不高。不仅需要懂学科,更要英语好,还要会教孩子,学校一般会在海归群体和985学校招聘,但学校靠什么吸引优秀人才呢?
最后,行业没有人才培养规范,老师和学校之间协议形同虚设,人才流失大。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用这句《桃花扇》的唱词来形容国际化学校这些年的“野蛮生长”与“默默消失”的现状是合适不过的,而大浪淘沙之后,才是真正好学校大放光彩的时候。
教育是农业,绝不是工业!
——吕叔湘
“最近,在苏州举行的马拉松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何引丽的发挥非常出色,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突然有一位’志愿者’坚持要把国旗递给选手,也打乱了选手的跑步节奏,最终没能获得冠军,还引发了话题评论。事情本身和国际教育无关,却从旁反映了,国际化人才不仅是针对教育所提出的,更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刚需。”——包玉刚学校总校长吴子健
“对于绝大多数准备出国的孩子来讲,他们眼前的问题是考不出优秀的标化成绩、GPA;远处的问题则是到了英美顶尖大学无法适应,不知道如何应对学习、交际、生活的挑战。终极原因是批判性思维的普遍缺失。”——BMC博懋教育联合创始人李安
“牛津大学的一些面试题,可能大人都会被问傻。比如’七星瓢虫和草莓为什么都是红的’,再比如’J.K.罗琳写给成人的书和写给孩子的书有什么不同?’他们希望从中知道,你有没有阅读的习惯,你是否有广泛涉猎的好奇心。”—— 牛津AQA中国区主任唐麟琪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名声在外。中国学生在该测试中的成绩十分出色:2009和2012两年都排名第一(参加测评的只有上海学生),2015年则排名第十(这次除了上海,又增加了北京,江苏和广州的学生)。然而,测试后的分析却反映出了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在教育国际化中有所关注:
中国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存在问题。
中国学生课后用在学业上的时间,是全球最长的。
中国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相对较少。
中国教育的差距很大,特别是京沪一线城市和相对落后地区的差距。
笔者也曾与许多留学生和上海国际学校高中生有过接触和访谈,当中国孩子来到美国、、加拿大等世界顶尖名校,他们在学习上是有不适应的。这个不适应有语言的不足,但更多还是学习能力和素养的缺失,很多托福115+的学生仍然跟不上美国大学课程,就是这个原因。
“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做好教育体系和课程的改革和提高。”吴子健校长分享说,而一直坚持“全人教育”理念的包校,正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上始终如一的践行者。
“你与别人一样吗?你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与别人不一样吗?在包校的开学第一课,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包玉刚学校的能力第一课,就是认识你自己。
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孩子和家长的心态在慢慢改变——希望孩子可以在大学之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成功。英国本土最大的考试局牛津AQA也在做改变,比如他们在英国本土做的两个产品:IPQ(Independent Project Qualification)和GCSE Plus,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的方法和内容前置到高中阶段,让学生通过项目制学习来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沟通技巧等。
这样的对话,在学校里、在网络上、甚至在大街上都会发生,如果我们拥有批判性思维,哪怕是泼妇吵架,都是需要论证形式的。那么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呢呢?BMC博懋教育联合创始人李安有两点建议:
批判性思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不论是托福、SAT考试还是IB、AP的学习,你需要理性的去判断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观点,让每一次判断都证据确凿,而并非是靠想象的模糊判断。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强化,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与心智的成熟。当我们面对不同的文化差距,不同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追问去了解其合理性,从提升包容不同观念的可能性,创建开放、包容的人格品德。
如今,越来越多的双语学校将中国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国际教育3.0时代的重要方向。
“试想一下在美国某大学世界历史的课堂上,老师更希望一个中国学生聊一聊秦皇汉武呢?还是凯撒大帝?同理,一个世界顶尖大学招生官在全世界寻找学生的时候,是否更会被你身上的中国印迹所感动呢?因此,包括UWC、包玉刚等知名的国际化学校,都把中国文化看的很重。”——肖经栋
以包玉刚学校为例,从2007年创校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定下了三点办学使命: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国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今年九月,笔者受邀来到常熟UWC,恰逢“虞山书院”的落成,亭台楼阁、古色古香,还记得记得当时副校长李萍描绘未来孩子们在中式书院中学习古典文学,高声朗读论语的场景,国际化学校对于中国文化的坚持,不仅为了培养有中国根基的学生,更为了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狄更斯《荒凉山庄》
“寒冬来了吗?如果你在东莞、虎门,你会觉得寒冬早来了;如果你在阿里园区,在商汤科技的会议室里,你不仅没感觉到寒冬,那里热的跟夏天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每个行业所受到政策影响的滞后效应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从宏观经济来讲,今年是黄金十年的最后一年,而未来的五年,经济都不会太鲜活,今年是不鲜活的第一年。”——真格基金董事张亚哲
“2018年是资本寒冬,以及市场整体投资取向理性,但在教育行业,相对没有那么寒,不过教育也分很多板块。”——觅思咨询潘盼
近些年来,各行各业的资本纷纷投入教育行业,做地产的、做科技的、做医药的,五花八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化学校、留学、语培机构的爆发式增长。于此同时,K12机构一片狼藉,新上市的教育公司股票暴跌,未来是否可期?
“前段时间,我们同行交流的时候讨论到股值怎么谈?我说砍半。为什么?主要还是资本流动和货币超发造成的。那么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你要做的就是节约成本,算账创业,回归理性。”张亚哲说。
投融资数据亦是如此,教育行业一级市场投资在2014至2017年保持热度,2016年达到顶峰594起,随后市场逐渐降温,教育投资趋于理性。另外,在2018年的436起投资中,多是资金往中后期项目聚集,复投率提升。
为什么在寒冬之下,资本还是会花钱投教育呢?带着这个问题,潘盼和很多投资机构做了深入的沟通,得出以下三个理由:
教育是逆周期产品,所以会把平均风险的砝码放在教育上。
规范是做大的必经之路,如今教育行业政策频出,对于机构、学校的要求越来越多,门槛更高了,未来市场会更大,这是他们希望看到的投资产品。
商业逻辑发生转变,原来的平台和互联网的流量逻辑已经和线下的实体服务逻辑接轨与打平,教育公司、学校是符合未来趋势的。
你要钱做什么?
有人说:要租一个很好的办公室。
还有人说:要铺渠道,做市场,招更多学生。
更有人说:我有一个很好的互联网教育理念。
作为新东方1998-2002黄金时代的著名教师,如今真格基金董事,张亚哲先生还是劝大家先把教育这件事儿做踏实。
“我们说现在是网红时代,当时新东方就是网红模式。但新东方每一个网红老师,免费讲30分钟的课,学生的转化率一定要达到100%,99%都不行。为什么学生会选择你,因为你讲的足够精彩,学生有收获。那么现在呢?”
“不管是办学校还是办机构,你不能和我讲销售渠道的不同、市场推广的不同,应该讲一讲你的教育内容有什么不同,你做教育是否有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教育是靠人来影响人的,不是靠销售,这一点非常重要。”
张亚哲的一番话不仅是在给投资机构敲警钟,更是提醒做教育的同僚们回归初心,用心对学生,用心待老师,好好做教育。
相关推荐阅读:
轻资产、在线化、国资入局,国际教育还是前途未卜
千亿国际教育蛋糕,上市公司的切法与吃法
2019年,教育行业机会与挑战并行。新政策下,高品质与差异化的“慢”教育产品迎来机遇。资本回归理性,在线教育机构规模不盈利问题亟需突破。如何把握发展新形势,创造教育新突破。5月15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亿欧教育诚邀各位共话教育之道。
戳链接报名吧~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