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Haute Couture,如今中译为“高级定制”或“高级订制”。Haute,表示顶级,Couture指时装缝制、刺绣等手工艺。但事实上,Haute Couture不仅仅代表了字面之意,更具有法律意义。只有经过法国高级时装公会认证的设计品牌或工作室才能使用“Haute Couture”这一名称,这些品牌一年一更新。
为了维护“Haute Couture”的权威和地位,“Haute Couture”的认证程序十分繁琐,条件也是具体而苛刻,比如:该品牌在巴黎要有自己的工作室并雇佣至少20名雇员,每年参加时装公会的两次时装发布等等。若没有通过认证而私自称自己为“Haute Couture”,则属于违法。
但在中国,虽然没有哪个设计师把自己的作品称为“Haute Couture”,但却有很多设计师称自己的作品为“高级定制”,恰巧与“Haute Couture”的中译名相同。
十多年来,“高级定制”这个概念在中国从鲜为人知到异常火爆。光在北京,标榜自己是高级定制的品牌或工作室便有上千家,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在这个领域耕耘多年的郭培和她的玫瑰坊,也有受邀参加巴黎高级时装周、曾为彭丽媛设计服装的马可和“无用”品牌,受到帕里斯 希尔顿青睐的上海设计师陆坤和他的“镜子”工作室,以及不久前刚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时装秀、曾为影星杨幂设计婚纱的王培沂与他的Alex Wang定制工作室。
郭培这样解释中国的高级定制时装概念:“‘高定’在中国,概念到现在还是很含糊的,没有定义,比一般的裁缝高级一点。”她认为,“高定”时装在中国很普遍、很混乱,没有行业标准管理,没有高定服装协会,属于一种初期发展的蓬勃状态。中国服装协会曾讨论过为“高定”制订标准,却连名字都很难确定。
由于缺乏官方标准和定义,私人订制和高级定制的概念常被弄混,中国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毫不吝啬“高级定制设计师”的名头。而“高定”服装的高价位和高端客户群也为许多设计师所向往,导致中国的高级定制时装没有门槛,一些在校生和刚毕业不久的设计师也以“高级定制”来吸引客户。北京服装学院一位大三学生,已把高级定制作为自己创业工作室的项目之一。
另一位今年刚毕业、创立RyANWAG的年轻设计师Ryan Wang也在筹划高制定制。他解释自己想做高级定制的原因是因为原创设计现在铺天盖地,要想突出,就要往高档了去做,寻找更高层次的客户群。他承认需要积淀很长的时间才能做“高定”,需要“一步一步来”,但又觉得自己刚毕业做高定“算是一个勇气吧”。
在中国设计师陆坤眼中,高级定制除了那些严苛的标准之外,更包括品牌背后的价值和服务。再者,高级定制的布料应由特殊的厂家生产,这些都是初出茅庐的设计师难以接触到的。
郭培说,做“高定”,设计师要具备专业设计能力,要特别通懂工艺和材料,十年才能有初步了解;“高定”工艺不是让打板师、剪裁师去做就行的,设计师本身要懂质感、剪裁、手工、装饰等全部的工艺,5年才能成为好的剪裁师,“高定”打板师也要至少5年,学校那一点知识都不能领进门。已入行28年的她笑称自己 “最近才向‘高定’迈出一只脚。”已有设计定制服装10年以上经验的陆坤也谦虚地称自己“没资格”做“高定”,一直在学习。
一些想要或者声称自己正在做“高定”的中国年轻设计师正在为这一类型的时装带来新想法。Judy毕业于伦敦艺术,曾在高级定制男装品牌赫迪雅曼(Hardy Amies)实习,目前担任该品牌的中国市场顾问。西方的成衣大多不适用于中国人的体型,因此她常介绍英国华人到历史悠久的定制男装店去。“中国人不是消费能力不够,而是不了解。”她说。她希望未来能做“高定”,也能做媒体人,“把英国生活方式和品牌介绍到中国来,把中国的加工厂介绍到英国去。”
虽然“高级定制”时装被称为时装界“皇冠上的明珠”,一些时装设计师将其看做是事业的最高追求和理想,它的利润却不像表面那么光鲜。“高定不赚钱”也不是秘密。Chanel、Valentino等老牌时装仍坚持开设Haute Couture产品线,一为品牌增值,二为丰富品牌故事,为此折本赚吆喝。
在凡事追求效率与结果的中国,不知道这种“不赚钱”的前景,是否会让这股“高定热”降下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