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六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浏览:227 时间:2023-03-07
属于港中大(深圳)的明天一定是曙光一片

  3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大学主管人员们穿起隆重的唐装,与来自全国的100余家媒体记者在“云端”进行了一场特别的见面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网络传媒春茗活动”。

  徐扬生校长介绍大学办学进展 属于港中大(深圳)的明天一定是曙光一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

  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在线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发展之路已走过六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迈进,在优质教学、人才引进、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给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港中大(深圳)的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大学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四个学院,医学院正在筹建之中,开设了17个本科生专业和 18个研究生专业。同时,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的港中大(深圳)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吉华医院在2019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大学音乐学院的筹办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2020年,港中大(深圳)新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英语两个本科专业将开始招生。

  2019年,大学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如今,大学已经培养了两届本科毕业生和四届硕士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和升学情况十分优秀。

  在国际可做方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交流与合作的世界知名大学数量目前已超过100所,遍布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已有170多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海外合作院校突破百所,41所世界名校齐聚港中大(深圳)

  校长徐扬生教授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和深港两地各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属于港中大(深圳)的明天一定是曙光一片!”

  校长徐扬生教授还介绍,在疫情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2月17日开始网上授课,是广东省第一所全面推广线上教学的大学,同时,大学向在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朋友推出“足不出户上大学”系列直播公开课、“云上艺术”线上直播等内容丰富的网络课程。4月初,大学也将启动“线上校园开放日”,便于大家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最新的招生政策、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师资与科研:建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港中大(深圳)副校长罗智泉教授分管学术工作,他介绍了大学师资与科研方面的进展。他说,由于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与雄厚的科研实力,港中大(深圳)成为了引得凤凰来的梧桐树。截至2019年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面向全球引进知名教师350余位,全部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75%以上的教授年龄在40周岁以下,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在科研方面,罗智泉教授介绍,港中大(深圳)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密切结合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与新型网络、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电子器件、智能电网、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积极承担各级科研项目。

  建校六年以来,港中大(深圳)已先后建成20余个具国际水准的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领域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药、物联网、新材料、经济金融与物流等。其中包括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4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院及创新创业基地等。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组建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获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授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冷冻电子显微中心的成立。

  负责科研工作的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教授说:“我们正在申报的23个科研项目中包含了针对肺炎的药物研发、病毒的检测以及病毒变异的检测等,港中大(深圳)的科研优先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

  港中大(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叶德全教授介绍,2019年10月,深港国际科技园开园启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作为首批引进深港国际科技园的项目之一,将致力于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并为大湾区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等机构提供国际一流的研发及转化的平台服务。

  升学与就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18%,攻读世界前五十名校的学生占比高

  港中大(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分管就业和外事事务,他介绍了大学关于就业的相关情况。他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二届本科毕业生不仅继续保持了高就业率,还进一步提升了就业和升学质量,世界名校的录取率、国内外知名单位的聘用率稳步上升。港中大(深圳)的毕业去向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就业率高达98.18%,保持高位稳定,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

  二是升学比例再创新高, 75.73%的毕业生攻读世界名校的硕/博学位。升学学生中的64.10%在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的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

  三是就业质量名列前茅,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的平均年薪高达14.13万元,近九成的学生就职于北上广深国内一线城市,选择就业的学生中,超过70%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毕业生在英语水平、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等方面展示出的优秀素养得到用人单位的强烈认可。

  四是首届理工学院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备受瞩目,82.69%的毕业生攻读世界名校的硕/博学位,13.02%的升学学生全奖直博攻读世界名校的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风采

  最近,港中大(深圳)不断收到即将于2020年毕业的本科生的好消息,就业质量成绩喜人。来自经管、理工、人文社科三个学院的778名学生中,预计80%以上的同学选择申请世界名校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已有同学获得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顶尖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选择就业的同学也陆续有了非常好的就业去向。由于港中大(深圳)前两届毕业生受到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认可,2020届学生仍将在大型国际企业中保持优势就业率,尤其是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高度认可,使得2020届毕业生在互联网企业的就业率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本科招生:2020年新增2个招生专业,将采用新型的大类招生模式

  据分管本科招生工作的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介绍,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申报的英语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全部通过审批。英语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将于2020年开始招生。临床医学专业及药学专业将和正在建设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统筹规划,最早将于2021年启动本科招生。

  2020年新增的英语专业(包含国际企业文传、法律事务、语言技术三个方向供学生选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除了延续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贯秉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课程设置前沿化,还适应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为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的选拔模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开始实行新型的更大类的招生模式。新的大类招生模式将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顺应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专业选择更灵活:以往大类招生按照学院大类报志愿,第一年结束时在所属学院内选专业。如今学生按照文理科或选考科目报试验班志愿。入学后,在深入了解各学院各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两周内选择学院(理科含金融工程专业)。然后,修读学院一年级的学院课程,大一结束时在所属学院内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的大类招生模式,提供了考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院和专业的机会,而不再受具体专业的招生名额的限制。

  大类覆盖更全面:新型大类模式减少了招生试验班数量,仅设三个招生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专业大类的覆盖面更宽,更加便于考生的志愿填报。具体而言,在传统文理分科省份,理科考生填报志愿时仅需填报“理科试验班”即可,该试验班将覆盖大学所有学院及所有专业;文科学生报考时可依兴趣选报“经济管理试验班”或“人文科学试验班”,二者分别为经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对应的专业大类;在今年实行3+3高考改革的5个省(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经济管理试验班”选考科目不限,“人文科学试验班”要求史地必选,“理科试验班”要求选考科目含物理、化学、生物任意一门。考生依据个人选考科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填报即可。

  选考科目更科学:针对大学投放招生计划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5个3+3高考改革省(市)的学生,经济管理试验班选考科目不限,大一结束时在经管学院内选专业。人文科学试验班要求选考时必选历史和地理两门科目,大一结束时在人文社科学院内选专业。理科试验班选考科目须选物理、化学、生物任意一门,入学两周后可选择的学院包括: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大一结束时在所属学院内选最心仪的专业。

综合测评深圳考场

  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模式,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撑和后备人才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契机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通过国际化大学的教学平台,引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的高端人才,使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同脉搏、共奋进,用自己的力量参与和见证大湾区的繁荣发展。

  抗击疫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行动

  2020年刚进入农历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肆虐打破了中国人原本的春节气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及时组建由徐扬生校长担任组长的港中大(深圳)疫情防控小组,部署疫情防控工作。1月28日起实施封闭管理校园,并加强对重点师生的温度检测和信息登记。同时,大学向在读学生提供网络心理支持服务,降低负面情绪影响,大学尤其关注湖北籍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安排书院和研究生院也与253位湖北籍(武汉)学生电话联系并慰问。校长徐扬生教授以及大学各学院院长、书院院长分别多次致信学生,与学生进行视频沟通,鼓励学生利用好疫情期间的延长假期,努力充实自己,多与家人沟通,共同度过这一段艰难时刻。

  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师生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这场战“疫”中尽己所能,共抗时艰。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多个教授团队助力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本科毕业生孙千惠统筹组织“四海援鄂小分队”为湖北多家医院筹集善款物资;本科毕业生钟佳林原创疫情防控推文获百万点击,成为基层干部摸排走访指南;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捐赠三千个口罩支持抗击疫情第一线;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的十多位同学亦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完成了多项海外物资文件的翻译任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唱团云端集结,共同献唱原创歌曲《逆行者》致敬最美“逆行者”临危不惧、勇毅前行的责任担当和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在活动最后,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媒体记者与港中大(深圳)的大学主管人员和老师们一起在云端“比心”合影,共同祈福中国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尽快度过难关,战胜疫情。

云端春茗“大合影”

  在屏幕前出席这次网络春茗活动的校领导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副校长罗智泉教授、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副校长阮健骢先生、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协理副校长李学金教授、协理副校长顾阳教授、协理副校长朱宝亭教授以及各学院、各书院负责人。来自新华社、人民网、凤凰卫视、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卫视、齐鲁晚报、中国教育在线、腾讯教育、今日头条等100余家全国媒体朋友通过云端参加了本次活动。

  摄影:李科军 马天泰 陈鸣 尹一智 王子欢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