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忙着修改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张晨突然发现他的提议“很冷”。 江苏某大学英语专业的张晨(音译)去年与一家外贸公司签订了一份商务助理的合同。然而,她最近收到了人力资源部的通知,公司将改变招聘计划。人力资源部提醒她“提前找其他工作”。 4月,对于87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意味着春季招聘也在下半年。然而,和张晨一样,也有不少年轻人感叹“今年
最近,正在忙着修改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张晨突然发现他的提议“很冷”。
江苏某英语专业的张晨(音译)去年与一家外贸公司签订了一份商务助理的合同。然而,她最近收到了人力资源部的通知,公司将改变招聘计划。人力资源部提醒她“提前找其他工作”。
4月,对于87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意味着春季招聘也在下半年。然而,和张晨一样,也有不少年轻人感叹“今年的毕业生太难了”。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有史以来最困难的就业年”已经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疫情在短时间内改变了许多行业的发展模式,就像一面放大镜,揭示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需”问题。
人才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上海投资不如公务员考试。
受疫情影响,许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尚未觉醒,“云产业”的人才缺口正在扩大。
最近,BOSS发布的《2020年春节后七周就业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在春节后的第七周,贸易/进出口行业的就业需求环比下降2.7%。随着近期海外新发肺炎疫情的爆发,中国外贸企业的订单量大幅减少,现金流出现困难。许多外贸公司不得不“砍掉他们的武器来生存”。
报告亦显示,虽然整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基本回复至去年同期的水平,但部分行业,例如饮食、酒店、广告/传媒及旅游等,对人才的需求仍未回复至去年同期的50%。
据就业平台五通国的统计,近一半的餐饮企业对学校招聘的需求有所下降,平均岗位工资比春节前下降了约10%。
相比之下,云上的各种生活刺激了互联网行业逆潮流而动。据吴彤水果统计,互联网行业对春季招聘毕业生的需求同比增长36.51%,对网络教育毕业生的需求同比增长89.17%。
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hrsong女士透露,她负责的技术职位数量没有变化,但春季招聘的时间由于流行病的影响而推迟,面试形式也没有最终确定。
宋女士说,疫情使得她选择的候选人无法快速上班,只能在网上远程练习。“这个领域的人才很少,市场上有许多竞争公司。我们喜欢的人,别人可能会喜欢。”宋女士叹了口气,“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显然,即使疫情的“黑天鹅”突然到来,对于企业竞争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来说,他们似乎从未陷入“就业难”的漩涡。
在疫情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也有一些应届毕业生试图做出更安全的选择。
今年毕业的传播学硕士戴晔(音译)表示,这种流行病让她更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共机构和公务员,这“能给我一定的安全感,也能给我一定程度的保护”。
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曾璐也表示,国有企业、公共机构、公务员和其他工作是求职的首选,因为它们“稳定、工作时间有规律、加班少、对家庭友好”。
回顾过去10年的国家考试数据,自2009年以来,申请国家考试的人数已经连续11年超过100万。51job.com发布的《2019届毕业生调查报告》还显示,35.1%的2019届毕业生将国有企业列为求职首选。
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应届毕业生数量的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安全放在首位。稳定的待遇、固定的工作时间和高比例的五险一金都是年轻人在系统中改进工作的原因。
“就业难”背后:经济减速与转移及工业动能转换
正如赫尔松所说,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供需矛盾已经是一个“历史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中国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这是经济放缓和转移以及新旧产业动能转化带来的双重瓶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周瑜认为,疫情只是一个外生变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教育体系等内生结构性问题是就业市场的“基本盘”。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大周期下的下行周期。下行周期的底部尚未到达。经济增长一直在放缓,并在改变方向,给就业的需求方带来压力。”周瑜说。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经济增速每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2018年下降0.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8个月下降,制造业投资增速较2018年下降6.4%,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保持在较低水平。与2018年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
"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中国人事科学院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主任田永坡分析说,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动力的转变导致经济结构调整,这将导致劳动力需求规模和结构的相应变化,给就业带来新的挑战。根据Zhaopin.com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除2019年第二季度外,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低于2018年同期,景气水平继续下降。
除了经济下行压力之外,产业结构变动的问题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挑战。
一般来说,第三产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最多的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 ~ 80%,而2019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4%,离发达国家还很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46.3%,发达国家占80%以上。
然而,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一直在加快。周瑜解释说,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瓶颈期和深水区。一方面,一些落后的和非未来的生产能力没有被完全重复。另一方面,面向未来的高附加值创新内容的新动能的孕育、培育、发展、积累和价值转化的全过程需要时间。
移动互联网、5G技术和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和行业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然而,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就业人员技能结构的升级暂时跟不上产业升级的步伐。两者之间的比赛正处于过渡期。周瑜认为,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也会产生“沉淀效应”,会计和分析师等更结构化的工作可能会被算法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取代。
跟不上市场需求的高等教育
在宏观经济和疫情的影响下,“就业难”问题也离不开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赵,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骨软骨修复材料的研究。早在2017年,国家就颁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纲要》,并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重点战略材料。然而,大学向市场输送的人才跟不上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步伐。
“虽然有很多企业做高分子材料,但我们的专业是交叉学科,生物、高分子材料都涉猎,所以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不太对应。”赵解释说,他在学校做的是研究,但在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产生效益的产品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田永坡认为,当前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没有密切联系。“集中反映是,一些受过培训的毕业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些专业人才是非常需要的,但却没有。一些专业学生不需要太多。这导致了结构性矛盾。”
从微观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和培训计划的更新和重复也滞后。周瑜指出,当今快速而不确定的工业发展跟不上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这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
高等教育的另一个尴尬是知识和应用的脱节。周瑜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吸纳“能招能战、能战能胜、能岗配人”的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郑州联合大学教育集团人事经理赵波表示,毕业生的专业学习更多地局限于书本,与工作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拥有相关的社会实践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突出的优势。
"这要求输出人才的学校更加重视实习."田永坡说:“我们并没有真正停止,我们都在提倡,但是实习的效果相差很大。”
未来、变化和不变性
“结构性失业”问题源于不同的经济体系。技术进步和供求失衡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跟上和匹配技术可能是受雇者的唯一出路。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至3.75亿人需要再就业并学习新技能。就数量而言,中国将面临最大的就业变化。据估计,中国将有1200万至1.02亿人需要再就业。
周瑜认为,这一流行病“加速了中国产业新旧动力的转换,提高了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未来中国就业市场质量的整体提升。
面对科技为王的未来,作为工业人才来源的大学准备好了吗?大学做了什么准备?我们可以一瞥大学的专业设置。
2019年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和“对员工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13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工程师和技术员、数字管理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
此前,《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查结果的通知》显示,96所高校新增“智能科技”专业,101所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田永坡认为,高素质人才的增加将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刺激相应领域的就业。这是一种“螺旋关系”。
周瑜指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和人口增长都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人口政策来“对冲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的下降”。从就业市场的供求来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就业机会”,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最年轻、最值得拥有的”群体。
未来,技术、市场和政策将会相应调整。然而,保持不变的是雇主要求求职者“高于冰山”。在周瑜看来,未来的就业市场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技能或能力。
197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莱伦提出了“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将不同形式的个人素质分为表面的“冰山上的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下的部分”。后来,工作场所普遍强调所谓的“冰山下的素质”,即包括坚韧、抗压、沟通和协调等综合素质。
然而,周瑜认为,如今,“冰山之上”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什么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并为企业创造业绩,并不完全取决于软质量这样的“金油”。专业能力是支持员工表现的基本技能。雇员的专业能力越高,专业技能越深,他们基于专业深度的创造能力就越强。
周瑜强调:“在经济好转期间,软性品质、智力或所谓的企业家精神会让个人制造一些“波浪”。然而,未来的整体经济衰退尚未见底,那些在此时仍能保持工作表现的人应该回归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着眼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周瑜坦言,国内高等教育对学生培养的主线和方向还不够明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培训方式没有错,但在一定程度上,劳动力市场上的毕业生“似乎素质高,选择面广”,但实际上他们缺乏专业针对性和匹配准确性。即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他们仍然会面临“与企业磨合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周瑜认为,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大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定位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差异化的学生培养目标,对不同层次的教育项目在综合素养、能力宽度、专业深度、广度与专业相结合等不同角度和层次上进行差异化定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人才。
在未来,留给大学毕业生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与他们的职业“匹配方向”。然而,高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平台功能的“前移”,即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坚持明确的定位、去模板化和情景化,向“订单式培养”转变。
(应受访者要求,张晨、戴晔、赵、曾璐为假名。)
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jiuwenwang